糖尿病會造成腎臟極嚴重的傷害,目前在台灣,糖尿病引發的腎臟病變已經是末期腎臟疾病的最主要原因,台灣的民眾洗腎有將近四成是因為糖尿病造成的 [1]。 長期的過高血糖,會造成血管內許多發炎因子與內分泌激素的失調,造成微細血管內的張力過大與壓力失衡,以及腎絲球內的結構改變與纖維化。 當腎絲球被破壞之後,許多病患會有尿液中排出微量蛋白質的情況。 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好,進展到明顯的蛋白尿時(每天超過300mg),腎臟功能的退化往往就是無法恢復了。

目前對糖尿病引發的腎臟病變最重要的治療方法還是要加強血糖控制,以及早期發現。 醫師可以從病患的尿液中檢查出微量的白蛋白來早期發現是否有腎臟病變的情況。 一旦有發現微量白蛋白尿的情況(每天30-300mg),就應該加強血糖控制,同時把血壓控制得更低,一般要低於130/80mmHg以下,同時使用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來減少蛋白尿的發生與腎功能的退化 [2]

目前不論是美國的糖尿病協會,或是台灣的健保局都建議糖尿病的病患每年至少要檢查一次尿液的微量白蛋白 [3],這對病患的腎功能保護已經證明是長期有效的,希望大家不要怕麻煩,上個廁所就可以保護大家的腎臟功能喔!

參考文獻

  1. https://www.nhi.gov.tw/News_Content.aspx?n=A7EACB4FF749207D&sms=587F1A3D9A03E2AD&s=460A00BC234B1923
  2. Acta Cardiol Sin. 2017;33:213-
  3. Diabetes Care. 2018; 41(Supplemen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