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話,本來的醫師看好了😄就不用來找你啦⋯⋯⋯

剛當主治醫師的時候,如果有新病患說看別的醫生沒有好,來找我看診,劉醫師的心中總是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好像很厲害,比別人優秀😸

不過,資歷越久,看過的病人多了,就知道什麼叫做「疑難雜症」四個字👾 也知道,台灣的醫學教育訓練不是開玩笑的,大部分的醫生水準都是世界平均以上,其他醫生看過沒好,絕對不好處理,我也很可能束手無策🤯

所以,面對其他醫師治療失敗的患者,劉醫師總是戰戰兢兢: 用藥太輕,肯定沒效;出手太重,又要擔心無法承受副作用。 所以研究其他醫師曾經開過的藥物,對我來說就是很重要的功課,可以知道哪些藥物效果不好,或是哪些藥物曾經造成嚴重的副作用。

醫師和患者之間的討論也是很重要,患者吃藥沒效,但是不願意和原來的醫師繼續研究病情或是做治療方式的改變,也要考慮是否雙方之間對醫療的期待有落差,導致治療的執行打了折扣。 有可能是患者的期待太高,或是希望更快看到治療的效果,而身體的反應沒有辦法那麼快表現出來;有可能是副作用沒有事先講解清楚,導致患者無法承受副作用引發的恐慌與害怕,因此終止治療。

所以在接手其他醫生治療失敗的病人的一開始,除了研究病情與症狀以外,通常我會花一半的時間和患者討論之前醫生治療的經過,還有為何不願意在原來的醫生那邊繼續看診,而要找新的醫師從頭再來的理由,治療的過程中,醫病雙方的完全信賴與深入討論是絕對必要與重要的。

其實,找第二位醫生看看也並不壞,可以更了解原來醫師對你的好,我常常和新病人討論完之後,反而建議患者回去原來的主治醫師那邊繼續治療,因為有時候只是在生死關頭緊急的情況下,大家沒有溝通清楚,由第一位接觸的醫師持續治療,最了解狀況與前因後果,通常效果會最好👌

#可以再找原來的醫師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