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疫情奮戰的這一段日子裡,大家也在家裡抱著零食和手機關了好久,有沒有注意到您的血壓慢慢高起來了呢? 吃太鹹、少運動、體重增加就會容易讓血壓高起來。 隨著疫情漸漸穩定,我們也該注意到自己的長期身體健康喔!​

今年台灣高血壓學會和中華民國心臟學會一起發表的「2022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特別對國人的高血壓控制有進一步的要求。 第一: 要求我們要把血壓超過130/80mmHg診斷為高血壓,不管是在醫院或是在家裡量測的血壓,從以往的140/90mmHg往下修正。 這是因為從華人的大型研究STEP trial顯示,把血壓從150mmHg下降到130mmHg,可以降低26%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其實早在2017年美國心臟學會的高血壓指引,就建議應該把130/80mmHg訂為新的血壓標準,而不是以往的140/90mmHg。 但是許多學者擔心這樣嚴格的控制,容易造成患者吃藥過多,或是血壓降太低的副作用。 不過現在台灣的學者發現,在亞洲人把血壓降低的好處大於壞處,另外就是目前大家紛紛改用家中自我量測血壓當作治療的參考,對於患者的治療有很多好處。​

「2022高血壓治療指引」的第二個重點,就是要求診斷高血壓應該以家中量測血壓為準,而不僅倚靠醫院或是診所量測的血壓。 一方面是目前血壓計取得非常容易,而且準確度很高;另外就是台灣的患者在醫療院所內的血壓量測通常容易偏高,也就是所謂的「白袍症候群」;非常容易讓醫師誤判。 也許因為台灣的就醫環境比較緊張吵雜、或是台灣的患者很容易緊張,大家在醫療院所內量測的血壓,往往都比家中量的高出很多,這樣對於高血壓的診斷、使用的藥量、還有副作用的評估,都容易失真。 所以今年台灣的高血壓專家們正式建議不再以診間內的血壓當做高血壓判定標準,而是建議用家裡量測的平均血壓來診斷和評估患者的情況。​

被診斷出高血壓之後,如果有高度心臟病風險或是已經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建議立刻開始藥物治療,然而如果是低度風險的患者,可以在140/90mmHg以上再開始做藥物的治療,但是必須立刻開始飲食生活的調整,避免血壓持續上升。​

其實多年來劉醫師一直鼓勵患者在家多量血壓,並用家中的血壓值來當作治療的參考,但是今年高血壓指引直接建議家中血壓優於醫療機構內量測的血壓,還是讓劉醫師嚇了一跳;但也證明大家長久以來觀察到的「白袍症候群」,是真的會造成血壓治療的困擾。 不過為了醫療的精確,我們非常建議大家在家要多量測幾次,提供醫生參考。 高血壓學會提供了「7-2-2」的量測方法:​

建議連續量測七天,每天量測兩次,每次間隔1分鐘量兩次,再取平均值。​

從2021年台灣就全面禁止製造傳統的水銀血壓計了,所以請以一般市售的電子血壓機為準,歡迎大家在家裡嘗試量血壓看看,您的健康可以自己把關⏲​

#超過此標準就是高血壓​→130/80mmHg❗️
#以家裡的量測血壓為診斷標準​

參考文獻:​N Engl J Med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