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50歲的男性來我們診所看診,走路會喘,但已經在好多醫院檢查沒有問題,心臟收縮分率正常,冠狀動脈也沒有狹窄的問題。 他只不過有高血壓和輕度的肥胖而已。 然而,經過詳細的病史與身體檢查後,我們判斷他有心臟衰竭的問題,是所謂的「收縮分率正常的心臟衰竭」(HFpEF)。

真是奇特又拗口的病例呀,但其實一點都不少見,這樣的患者,在美國超過3百萬人,甚至去年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還專文介紹,希望不只是心臟科醫師,一般醫師也要了解這個疾病,因為每年的死亡率高達15%!

患者可能有高齡、高血壓、 糖尿病或是肥胖的危險因素,通常是呼吸喘,伴隨心臟病常見的水腫、心跳快或是靜脈擴張的表現,不過研究顯示有3分之一的患者,除了呼吸喘及運動能力下降以外,其他的身體檢查完全正常。 這樣的患者通常是因為心臟彈性變差、舒張功能不良,導致心臟血管循環退化,造成活動能力的障礙。 醫生可以透過儀器檢查得到一些蛛絲馬跡,大部分要靠著臨床的症狀和病史來判斷。

目前有少數的藥物可以提供治療的幫忙,運動的訓練和體重的降低也是目前治療的重點。 在醫師的治療下通常會有改善,不過如果忽視這樣的疾病,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重大的威脅!

#收縮分率正常的心臟衰竭(HFpEF)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參考文獻:
JAMA. 2023;329(10):827-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