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位70歲的病人在某次門診向我詢問的事情,他的兒子和女兒都是醫學中心的主任級醫師。
「請問我可以吃這個健康食品嗎?」
「我看看⋯⋯這個嘛,這種健康食品是劉醫師沒看過的,我沒什麼意見。」
「那這個健康食品可以和你的藥一起吃嗎?」
「因為我不了解這個健康食品,所以我不敢保證喔!」
「怎麼辦呢?」
「呃⋯⋯如果你真的要吃的話,那就和我的藥物間隔幾個小時服用吧!」
「還有電視上廣告的「循利寧」可以吃嗎?」
「這個如果是循利寧的話,因為它是正牌的大藥廠出售的,應該是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不過因為你同時有在服用我們西醫的抗凝血藥物,你要加上循利寧的話要注意有沒有出血的副作用喔!」
「然後,我太太說她覺得我的藥好像太多了,她擔心我的身體沒辦法負擔,請問你有什麼藥可以減少嗎?」
「⋯⋯」
「如果你會擔心身體負擔的話,那是不是這些健康食品或是外面的成藥可以少吃一點呢? 而且你可以去外面問問看,劉醫師開的藥在心臟內科醫師來說算是少的,我會盡量看病人進步的情況來調整藥物,如果症狀有改善的話,我都會把藥物減少。」
我的老天鵝啊! 所有的食品、健康食品、電視電台賣的藥、中藥和西藥通通都要經過肝臟或腎臟的代謝,只要吃多了身體的負擔就會有增加,就算是白開水喝多了也可能增加身體的負擔,造成水腫。 所有的醫生每天在想的,就是如何保護病人的肝臟及腎臟不要損害,所有藥物的研發也都是以副作用減少為第一考量! 如果要真的減少身體負擔的話,那除了儘量減少西藥的使用,沒有特別治療效果的健康食品也應該要同時減少啊! 不然真是不公平啊! 您說是不是呢?
而且老實說,因為西藥按照法律規定,必須要把所有可能的副作用寫清楚,在藥袋上印了一大堆,因此往往造成大家覺得西藥的副作用很多。 但是大家想想看,健康食品或是中藥,還有廣播電台賣的成藥就完全沒有副作用嗎? 是沒有列印出來呢還是我們假裝不知道而已呢? 醫療的道理是,如果想要治療一個疾病或是改變體質,就必須讓一個成分在身體裡面達到比較高的濃度,才有辦法讓身體改變。 那麼如果一個成分在身體有作用的話,不管是什麼樣的物質,都有發生不良反應或是副作用的機會吧? 所以按照科學的方法來說,任何東西我吃到身體裡面,不管是食物、藥物、營養食品、或是保健品,都是會有產生作用與副作用還有交互作用的可能。
最重要的是: 如果您正在服用西藥的話,請主動提出來和您的醫師討論,避免影響標準醫學的治療效果,這是劉醫師最誠懇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