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三個月不見的患者,來回診的時候心情很不好🥀 60幾歲的阿姨,還沒開口就紅了眼睛😥

「我的先生走了⋯⋯」
「怎麼回事?」
「他那天就只是胸悶,去急診室看病,然後就走了⋯⋯」
「請問急診室醫師怎麼說呢?」
「醫生說做了三次心電圖,都沒有異常,就讓他在急診室觀察。 從早上觀察到下午,也沒做什麼治療,然後他說後背悶悶的,去上個廁所回來,就昏倒了。 然後醫生幫他急救,就說要緊急手術。」
「請問是什麼手術呢?」
「心臟外科說是主動脈剝離,說很危險,手術完之後,在加護病房住兩天就走了。」
「辛苦您了,請節哀🙏」
這時淚流滿面的阿姨,突然抬頭看我說:
「我想告急診的醫生,你覺得好嗎?」
「呃~~急診室醫師也有幫他密切觀察呀⋯⋯」
「可是做了三次心電圖都沒有辦法幫他檢查出來病因,那不就是誤診嗎?!」
「主動脈剝離,本來就是心電圖無法看出來的疾病~~請問後來醫生又是怎麼診斷出來的呢?」
「後來做電腦斷層才檢查出來的,早知道就叫我先生那天來給你看就好了🥺」
不過我們診所也沒有電腦斷層呀😅 就算他來我們診所看病也沒辦法幫他檢查出來的是否有主動脈的病變。
「只有胸悶的症狀,本來就很難直接診斷出是否有主動脈剝離,醫生幫他做了好多次心電圖,也請他留下來觀察,應該算有盡到責任。 而且主動脈剝離死亡率非常高,甚至有5分之一的患者沒有進到醫院就死亡了。 您的先生有到急診室就醫,而且醫生有幫他緊急手術,也算是有在黃金時間內治療了。」
「對啊,我的孩子們也跟我說不要再去計較了,再告也沒有什麼幫忙~~但是我心裡就是過不去🧶」

是的,也許一切都來得太快,也許我們只是想要再做些什麼,但往往放手讓情緒慢慢過去,才是最好恢復傷痕的辦法。 釐清責任當然很重要,但我們大多看到的是沒有解釋清楚、觀念的誤會而不是醫生的失職。

「如果需要的話,我可以和他們的醫生或是主管談一下,再和您說明,好嗎?」
「算了,如果劉醫師你也覺得沒有大的問題,我就再想一想😣」 說完,又是淚如雨下。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其實病患家屬也沒有惡意,只是需要再度確認各方面都沒有延誤了患者的治療,讓意外的發生不能歸咎到哪一個人的身上。 這個時候如果有朋友或是醫護人員可以來協助釐清事件的過程,整理大家的情緒,也許會好一些。

#請節哀🌈
#準醫療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