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為肚子的脂肪有一大堆是藏在肚皮以下,包覆在內臟上面,稱為內臟脂肪。 像我們平常手腳可以直接活動到肥胖組織,肚子的內臟脂肪可不容易被運動到呢!(像圖中顯示的藍色脂肪就是內臟脂肪,藏在肚皮的深處,不像黃色的皮下脂肪容易被活動到) 除了缺乏運動和飲食偏差以外,基因、身材還有荷爾蒙都可能導致腰部脂
這個禮拜又幫兩位單身的病人做了心導管的手術,一位是中年未婚女性,一位是孩子全在國外的高齡長者。 通常這個時候,我的同事就會特別提醒我說:「劉醫師這個病人沒家屬喔!」 通常我的回答就是大聲地說:「沒關係的,劉醫師就是他的家屬!」 台灣的社會變化很快,從早期進行一個手術總是有10幾個家屬親友陪同、熱熱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坐我的旁邊是班上一位智商有問題的女生,有一次她不知道為什麼生氣,把我新的鉛筆盒用筆戳了好幾個洞! 我氣起來,也把她的筆盒戳了好幾個洞回去,結果她就大哭了,我被老師叫過去狠狠罵了一頓。 我跟老師說,是她先開始的,老師就說:「別人心情不好,不小心冒犯到我們的時候,要懂得包容和原諒,而
古代有位醫師姓董,他的醫術很好,救人無數。 他幫人治病之後,只要求別人在他家附近種幾棵杏樹,做為報酬。 久而久之,他家附近杏樹成林,後人將醫德與醫術良好用杏林春暖來比喻。 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杏林春暖」的故事,非常非常喜歡,一直記到現在。 還常常夢想,有一天當了醫生,病人真的送杏樹的種子給我,我可
昨天早上七點多,急診室來電,有中年男性心絞痛合併血壓下降,懷疑是心因性休克,在急診室狀況不穩定,請我回醫院看看。 我趕到醫院時病人剛從心跳30的昏迷狀態中暫時醒來,我們高度懷疑是心肌梗塞造成的恐怖變化,於是立刻召集值班同事做緊急心導管治療。 在心導管手術開始的時候,也許是病人不穩定造成我分心,或是
應該有兩三年了,我好像被病人們歸類為嚴肅的醫生。 不只一次的,經過我衛教之後的病患與病患家屬的反應是:醫生你罵得很好!他就是該罵一下! 可是我真的一點沒有要罵人的意思呀!我只是覺得這個藥物很重要,請病患一定要好好吃藥呀! 如果一個抗小板藥有好好吃的話,可以減少心臟病的復發率30%以上,那是不是應該
我的恩師台大醫院前院長李源德教授,為了一位他看診31年的老病患,特別撥時間,犧牲寶貴的假期專程來高雄,就為了陪伴他的老病人接受心導管的手術……而這位病友,已經高齡90歲了。 雖然我常常接到李教授的電話關照與指導高雄病人的病情,也常常回想起當年李教授的諄諄教誨,但時光飛逝,我
結束了一整天有點疲累的心導管手術,這個問題突然蹦出在我眼前! 特別是其中一位重要的病人,是醫院裡的”VIP”,有一堆親朋好友打電話來關心,偏偏他的血管又特別難處理,腎臟功能也不好。 在目前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身上,如果是所謂「完全阻塞」的血管(chronic total occlus
一樣的霧濛天空,不同的是我已經接近連續工作24個小時了 昨天早上八點進醫院,查房之後準備進行心導管的手術,但是被加護病房的護理同仁攔截,有一位病患病情不穩定,我們幫她氣管插管使用呼吸器,然後開始我的心導管手術,一直到下午一點。 下午做心臟超音波檢查,晚上六點開始夜診到九點多結束。 回家之後,開始接
真的嗎,怎麼可能是南高雄? 在1566期商業周刊的封面故事是:『大林埔的遷村案,被8百根煙囪包圍的家終於要搬家了。』 這是台灣史上第一宗因為空氣污染而遷村的聚落! 大林埔就位在高雄市小港區,而他們要遷去的地方是在高雄市前鎮區的南成里,可是前鎮區的空氣品質其實也沒有好到那裡去,在2016年的前鎮區的
終於開始寫部落格,寫著寫著,年輕時候的文學的靈魂,慢慢地慢慢地從心底最深處悠悠蕩蕩回憶起。 多少年沒想起,那是高一的時候,那年我們正年輕,我們都看著侯文詠的「點滴城市」長大! 誰知道當年一起說好要讀心理系的同學一個都沒去,在爭辯著人生究竟是悲劇還是喜劇的時光流逝中,誰知道我真的進了醫學系 國中一年
我的一個病人過世了,她才43歲,在我不覺得應該的時候,她走了,我的治療失敗了…… 她曾經是我的驕傲,是我對自己的醫療技術的一點點自信。 她因為心臟衰竭的關係,本來在台大醫院的一位知名教授的門診接受治療,不過她的症狀一直沒有得到緩解,因為呼吸喘的關係,她的工作也無法持續。 後來實在沒辦法,她搬回高雄
在我面前,病人又哭了。 這是這個月第二個病人在我面前哭泣,唉~ 蘇慧倫是我們這個年代男生共同的偶像,她有一首很好聽的歌:「我一個人住」,中間有一段歌詞:親愛的我的溫柔你怎麼記得住,從來沒有在你面前哭。 從那之後,從癡傻宅男的高中之後,我就一直以為女生在男生面前哭,是很浪漫的行為……
最近有幸在跟一位醫學前輩學習的時候,親眼看到他向病患恭喜:「您這個疾病追蹤了五年,完全沒有復發,應該可以不用再服藥了!」 為什麼我沒有這個命呢?? 很多病會好,癌症有機會會好,免疫疾病有機會會好,我女兒的氣喘也希望她長大之後就會好? 但是我自己照顧的病人的心臟疾病,我從不敢跟病人說這個病會完全好,
我最近和幾位80幾歲的老人家討論這個問題,非常有趣的發現,人不會因為老就比較不怕死! 常言道:「老小老小」,老人家往往個性像孩子一樣,小朋友怕死,老人家也會怕死。 小朋友應該要怕死,這樣才會乖乖聽話,有道德守紀律;年輕人也應該要怕死,這樣才不會血氣方剛,逞一時之快;我也該怕死:我有兩個小孩要扶養長